- 技術服務
每當提到藍藻,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畫面便是在池塘的下風口漂浮著一層類似油漆的物質,摸起來黏黏的、滑滑的,有時候還會聞到一股腥臭味兒,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其實,這只是藍藻中少數幾種藻類造成的惡劣影響,而這幾種藍藻又是我們在養殖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所以給我們的感覺便是藍藻都是有害的,然而實際上并非如此,有的藍藻為人們的食品,如著名的發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微囊藻(固氮作用,氮含量高,作為氮肥)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綠肥被施到田地里。
治理藍藻是一項非常講究的工作,稍有不慎可能導致顆粒無收。下面,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關于藍藻的種類以及治理藍藻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藍藻到底是怎么樣的呢?
藍藻沒有細胞核,是一種原核生物,又被稱為“藍綠藻”、“藍細菌”,是最簡單、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念珠藻除外,念珠藻是多細胞生物),早在28億年前就有出現,所有的藍藻都含有一種藍色色素,藍藻因此得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藍藻都是藍色的,紅海之所以是紅色,就是因為紅海中大量存在著紅色的藍藻,它們不僅本身呈現紅色,同時把周圍的海水也映成紅色,紅海就由此而得名。
藍藻共有150屬,約2000種,主要分布在淡水河沼澤,海水中少量分布。
形成水華的藍藻主要有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三種,這三種藻死亡后也會產生藻毒素,危害漁業生產。沒有形成水華的時候,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等藍藻,也會進行光合作用、固氮作用,為池塘提供氧氣、降低池塘氨氮含量,氣候條件不好的時候,由于藍藻是原核生物,對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其他藻類不能適應惡劣氣候的時候,藍藻這時便會以其弱小的肩膀擔負起為池塘提供氧氣的偉大使命!與此同時也應看到,藍藻生命力頑強,與其他藻類相比,殺滅藍藻的時候難度更大。
藍藻的形態構造有哪些呢?
一、藻類形態
非絲狀體群體,如微囊藻;
絲狀體群體,如顫藻、螺旋藻、席藻、念珠藻、魚腥藻、項圈藻等。
二、細胞結構
細胞壁:外層果膠質,內層纖維素。
原生質:
1、偽空泡:位于細胞質中,充滿氮氣,顯微鏡下以小顆粒形狀出現,調節細胞的浮力(微囊藻通過偽空泡調節自身浮力以控制光合作用活力)。
2、無色素體。
3、色素:葉綠素α、β—胡蘿卜、葉黃素 、藻藍素。
同化產物:藍藻淀粉(肝糖物質,肝糖蛋白)。
異形胞:是絲狀藍藻類(除顫藻目外)產生的一種與繁殖有關的特別類型的細胞,它是由營養細胞特化而成的。成熟的異形胞透明,無任何內含物。位置有間位、端位,分類依據之一。
藍藻的生態習性有哪些?
運動方式:顫動、滾動、擺動三種方式。
生活習性:生活于溫暖、強光、有機質豐富的堿性水體。
固氮作用:藍藻可以固氮。
藍藻怎樣分類?
藍藻常見的共有三個目:色球藻目,顫藻目,念珠藻目。
一、色球藻目:
通常以群體的形式生活,單細胞種類少見。群藻呈球形、橢圓球形、不規則形、平板形、穿孔形等。單細胞呈球形、橢圓形。群藻有膠被或無,群體內的細胞有膠被或無。
二、顫藻目:
植物體為單列絲狀體,具或不具膠被。細胞 一般為圓柱形。無異形胞和厚壁孢子以段殖體進行繁殖。衣鞘厚或薄,質地均勻或有層理,透明或有各種色彩。
三、念珠藻目:
單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整個絲狀體直徑一致,有的基部和頂部有分化。大多數種類具異形胞。繁殖方式藻殖段,厚壁孢子。
為什么藍藻會爆發?
藍藻一般發生于6~9月,多發于7、8月。藍藻的爆發與其生態習性極其相關,在高溫、強光、營養豐富、水體流動性差等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更容易產生藍藻。池塘中藍藻的爆發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池塘中有藍藻。
加水時可能會帶入大量藍藻,當藍藻超過一定數量后,遇到合適的條件下便會發生藍藻水華。
2、施肥不當。
7、8月氣溫較高,投喂量也較多,殘餌、糞便增多,水生生物(浮游動物、浮游植物)代謝加快,都會造成水體中氨氮含量超標,當磷肥施用過多的時候,水體中氮、磷都比較多的時候,藍藻容易爆發。曾在5月份遇到一家養殖小龍蝦的,一個月內連續使用磷肥三次,每次20斤/畝,第三次施用磷肥之后,天一晴便出現藍藻水華。
3、陰雨天氣后天氣突然轉晴,連續高溫。
藍藻繁殖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5~38℃,最適溫度范圍是28~35℃,藍藻也喜歡弱光照,細心觀察可以發現藍藻在早上和下午較多,中午反而較少,因此天氣由陰轉晴、持續晴天的時候藍藻特別容易爆發。
藍藻的危害有哪些?
并不是所有的藍藻都有害,危害漁業生產的藍藻主要是銅綠微囊藻、魚腥藻、顫藻三種,其中以微囊藻最常見、危害最大。
1、藍藻爆發形成水華后會大量漂浮于水面,一方面會遮擋陽光,使得水中其他藻類無法或者只能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會大量吸收水體中的營養物質,與水體中其他藻類競爭營養鹽的強度加大,配合藍藻其對營養鹽強大的吸收能力,使池塘中其他藻類由于光照不足、營養鹽不足而逐漸死亡。
2、藍藻爆發形成水華后進行光合作用,大量吸收水體中的二氧化碳,會使得水體pH值快速升高。
3、藍藻形成水華后主要漂浮于水面,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只有少量溶于水體,使得水體溶氧較低,容易發生缺氧浮頭現象,亞硝酸鹽升高的情況。
4、形成水華后的藍藻,當其大量死亡后,會釋放藻毒素、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體中溶氧,造成養殖對象中毒、食欲不振、缺氧浮頭等惡果。
那么,養殖戶們該如何治理藍藻呢?
目前治療藍藻主要有換水、人工撈出、藥物(硫酸銅、漂白粉、強氯精)殺滅、酶制劑殺滅。
1、換水:藍藻隨著流水被排出池塘,由于在藍藻爆發的時候池塘中一般都有大量的養殖對象,不能全池排水,因此藍藻并不能完全被排出,兩三天之間便會恢復原狀。
2、人工撈出:人工撈出藍藻也和換水一樣,不能徹底除去藍藻,很快也會復發,而且費時費力,不建議人工撈出。
3、藥物殺滅:硫酸銅、漂白粉、強氯精對藍藻有一定的殺滅作用,但是副作用也很明顯,一個是只能殺滅大部分藍藻,不能徹底根除,另一個是在殺滅藍藻的同時,也會殺滅池塘中僅存不多的其他有益藻類,搞不好很容易翻塘,損失慘重。在殺滅藍藻的時候,無論是藥物還是酶制劑,都需要注意池塘極有可能發生缺氧,一般發生藍藻時養殖對象存塘量都比較大、投喂量也多、溫度較高耗氧多,因此特別需要注意殺滅藍藻后一定要及時增氧、解毒,有時需要培肥,以防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如何預防藍藻的產生?
1、生態防治:放養花白鰱,主要是白鰱,白鰱是濾食性魚類,主要攝食池塘中的浮游植物,適當提高白鰱的放養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藍藻的發生概率,一般每畝放養白鰱80~120尾.
2、開增氧機:開增氧機可以攪動水體,尤其是爬水機,可以使整個池塘的水在水平面上循環流動,但是開增氧機預防藍藻效果一般。
3、適時施肥:少量多次的施肥,氨基酸肥、生物肥、漁肥、化肥等,特別是在高溫時要少用磷肥。
4、經常使用有機酸、改底和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改良、調控水質。
治理藍藻注意事項有哪些?
藍藻爆發時,具有光照較強、水體營養豐富、溫度較高、養殖對象存塘量大、投喂量大的特點,因此治理藍藻需要特別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軍覆沒、顆粒無收,今年聽說監利某地方120畝螃蟹塘因為殺藍藻導致翻塘,血本無歸,有一婦女喝農藥自殺,幸好搶救及時保住一命。
1、殺藍藻之前,建議用顯微鏡觀察池塘中藻類的豐度,如果除了藍藻沒有其他藻類,或其他藻類很少,不建議大量殺滅藍藻,如要殺藍藻,分批次殺滅,每次在下風口少于池塘面積1/4進行,一定要增氧、解毒!
2、殺滅藍藻之前取池塘水測量水質,如果pH值較低偏酸,說明此時已經開始倒藻,大量死亡的藻類氧化分解,池塘溶氧不足的時候會產生乳酸等酸性物質,導致池塘pH下降。首先要做的是給池塘增氧(加水、增氧片)、解毒,等合適的時機再殺滅藍藻。
3、觀察魚類吃食情況,吃食情況較差,說明池塘溶氧低,也有可能pH值偏酸、亞硝酸鹽偏高,此時定然已經開始倒藻,與pH值偏低時處理一樣。
4、天氣由晴轉陰或雨,本身就很有可能會倒藻,此時殺滅藍藻無異于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