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服務
立秋后天氣逐漸涼爽,雖然一時暑氣難消,但總體的趨勢是晝夜氣溫差逐漸明顯,氣溫逐漸降低至30℃以下,正是養殖動物魚蝦蟹生長的最佳溫度范圍。秋季是水產品生長、育肥和收獲的重要季節,也是水產養殖生產管理的關鍵季節,此時稍不注意,就會造成損失,甚至前功盡棄,加強這一時期的飼養管理,對池塘最終的養殖產量與效益有密切關系。故提出如下技術和管理措施。
一、加強水質調控
經長達4-5個月的養殖生產,隨著養殖動物魚蝦蟹的生長,池塘中相對密度增大,單位面積負載接近最大,水體殘餌,排泄物會消耗大量氧氣,又會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氨氮累積增多,PH值下降,極易造成浮頭泛池或暴發魚病,導致重大損失。此時期要加強水質調控,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及時換水,少量多次,要吸取中上層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種類,防止和減少蘭綠藻的滋生形成“藍淀水”。養殖河蟹的池塘應逐步加大換水量,采取少量多次,邊進邊排,防止水位過高造成水草浮起死亡,并每隔15天左右,潑灑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鈣質,用量5公斤/畝.米,保持池水PH值7.8-8.5,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利于蟹殼增厚增硬,促使健康生長。
2、施用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硝化細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劑調控水質,以降低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PH值過高等因素對水體造成的危害。使養殖水體始終保持肥、活、嫩、爽狀態。
3、配備增氧機的塘口,養殖戶在這一時期要根據天氣、養殖動物的具體活動等情況適時合理的開啟增氧機,最好在晴天中午12時至下午2時開機,促進表層水和底層水的循環,使水體溶氧均勻合理,有利于池塘水質的改善,增加魚類食欲和抗病能力,可有效地預防浮頭;有條件的養殖戶還要準備一定量的增氧劑以防急需之用。
二、堅持科學投喂
秋季前期水溫適中,是魚類生長的第二個高峰期。此時是魚蝦蟹吃食生長的旺季,常規魚投喂要提高飼料質量,日投喂量為池魚體重的5%-6%,蝦飼料要選擇大廠家品牌飼料,日投喂量是池蝦體重的7%-8%,河蟹增加動物性飼料比例,動物性飼料占65%,日投喂量占螃蟹總重量的10%,從十月份開始,隨著氣溫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漸下降。日投喂量分別下降至魚、蝦、蟹總體重的3%、4%、5%,此外初秋、中秋是河蟹攝食水草螺螄的高峰季節,應密切注意,既要保證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較多的存塘量,不足的池塘要采取措施,補足水草和螺螄,養蝦池塘要密切注意吃食量,既要保證蝦吃飽吃好,又要不浪費飼料,堅持少量多次,下次的喂料要檢查前一次食臺上是否有料,確保兩個小時左右食臺上料要吃完。并根據天氣、水質、魚情和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原則,讓養殖動物魚蝦蟹吃好,不饑餓,不過量投喂,保證養殖動物魚蝦蟹快速健康生長,又不污染水質。
注意陰天、刮大風、暴雨、氣壓低、浮頭或有其他異常時不投餌,不潑灑藥物,以免浪費和引起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