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服務
在鰻魚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見鰻魚攝食減少甚至不攝食或者吐料的現象,引起此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下面,我們就鰻魚攝食異常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相關提出建議,供各位養殖戶參考。
一、氣候因素
1、季節性氣候。
水溫偏高或偏低,譬如酷熱炎夏或冬季、春夏或秋冬季節交替時,均會引起鰻魚攝食異常。鰻魚是變溫性動物,夏季光線強、水溫及氣溫高,引起鰻魚不適甚至煩躁不安,甚至出現暫時性缺氧;冬季水溫過低鰻魚攝食欲望減退;季節交替時溫度變化快會導致鰻魚攝食欲望下降甚至不攝食。
【措施】遇到這些情況,冬季水溫低時一般投喂少量料或干脆不投喂;夏季水溫高時應搭建遮陽蓬,加大換水量,并控制投餌率。
2、突發性氣候。
冷熱空氣來襲、天氣悶熱、暴風雨或臺風來臨等,氣溫水溫的驟變會引起鰻魚應激反應進而表現攝食異常。
【措施】應對上述情況時,需時刻關注天氣狀況,一旦有變應及時作出應對,一般是減料或停料,暴風雨之后,需進行水體消毒,這樣可以減少應激并可預防疾病的產生。
二、養殖水環境因素
1、溶解氧。
水體溶解氧較低時會導致鰻魚缺氧進而產生厭食、吐料等不良癥狀。
【措施】打開增氧機或使用增氧物質。
2、pH值偏低或偏高。
養殖鰻場水質pH應該在6.8-8.0,pH偏低(pH﹤5.5),影響血液載氧能力,易出現缺氧或咬食癥狀;pH值偏高(pH﹥9.0),會腐蝕鰓部結構而引起鰻魚呼吸困難躁動不安。
【措施】pH偏低時,換水或使用生石灰進行調節;pH偏高時,換水或使用醋酸、草酸等進行處理。
3、氨氮、亞硝酸鹽偏高。
正常養鰻水源氨氮、亞硝酸鹽值應低于0.5mg/L、0.1mg/L。氨氮濃度過高時,會嚴重影響鰻魚攝食,長期過高會使鰻魚中毒甚至死亡。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時會通過滲透與吸收作用進入魚體血液,削弱其載氧能力從而影響鰻魚攝食。
【措施】大量換水,再使用水質改良劑,也可以使用生物制劑來消除。
4、水環境變化大。
精養池換水量大導致溫差過大,這在鰻魚白苗培育階段影響尤為嚴重,會嚴重影響鰻苗攝食;土池中換水量過大或暴雨等外界水源大量進入池塘,引起藻相、水溫突變也會引起鰻魚攝食欲望下降或不攝食。
【措施】白苗培育階段要配備調溫池,一次性換水量不要太大;土池中適量換水(5-10cm)即可,避免水環境大的變化。
三、飼料因素
1、飼料方面。
飼料質量未達標;運輸、保存長時間處于高溫、潮濕環境導致飼料潮解;轉化飼料時太心急等,均直接導致鰻魚不攝食。
【措施】從源頭抓起,飼料要選擇優質、新鮮的鰻料,質量差的飼料營養性、誘食性等方面均較差;飼料運輸時要避免強光直接照射,應保存在通風、干燥的地方;飼料轉換時要講究步驟,應逐步轉化。
2、打料方面。
拌料機老化,拌料時間過短或過長;拌料水溫太高;料水比例不恰當導致飼料偏軟或偏硬;一次性拌料量過多導致攪拌不均勻等,均會導致拌出的飼料粘彈性差,質量不過關,直接影響鰻魚攝食。
【措施】首先要保證拌料機運轉良好,轉速適中,不能過快或過慢,拌料機皮帶不能過松或打滑;拌料水溫適宜,尤其是在夏季高溫季節時拌料應選擇充分冷卻的水;根據拌料機的規格,合理安排每次拌料量;根據鰻魚規格合理選擇料水比例,如果拌出的飼料偏軟鰻魚會咬食,偏硬會使得鰻魚攝食活力逐步下降,白仔、黑仔、幼鰻及成鰻的料水比例一般為1:1.8-2.0、1:1.4-1.6、1:1.2-1.4、1:1.1-1.2;一般拌料時間為3-4分鐘,時間過短飼料攪拌不均勻,時間過長淀粉水解,飼料會被打爛掉,影響粘彈性。
3、添加藥物方面。
添加溫度較高的中草藥液;添加一些含酶酵母粉、加酶益生素、淀粉分解酶等內服藥物時,均有可能導致飼料部分水解,影響飼料粘彈性,進而引發鰻魚攝食異常;添加一些味道較大或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大蒜素),也會導致攝食欲望降低。
【措施】使用中草藥或者其濾渣后的藥液時,要充分冷卻后添加;內服藥物時,避免使用某些未注明成分的內服添加劑;添加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應注意使用劑量。
四、病蟲害方面
1、寄生蟲病害。
鰻魚鰓部(指環蟲、三代蟲、小瓜蟲、車輪蟲、杯體蟲等)、皮膚(小瓜蟲、車輪蟲、錨頭蚤等)、腹腔(鰻居線蟲、絳蟲等)、內臟器官(兩級蟲、孢子蟲等)有寄生蟲寄生時,均會引起鰻魚狂躁不安,嚴重影響攝食。
【措施】顯微鏡下鏡檢蟲體,再選擇合適的驅蟲藥進行驅除,切勿濫用驅蟲藥。驅完蟲后要注重解毒,調整好水質。
2、細菌、真菌等感染。爛鰓(細菌性或鰓霉)、腸炎等,均會使鰻魚活力下降,攝食欲望顯著降低,嚴重時絕食。
【措施】根據外部癥狀及顯微鏡檢結果,對癥下藥。細菌可選擇使用消毒劑+抗生素進行處理。
3. 使用刺激性較強或較大劑量的的殺蟲、消毒等藥物,未能及時進行解毒導致鰻魚仍處于應激或亞健康狀態。
【措施】按照藥物使用說明進行合理用藥,同時用完藥后需進行換水處理,并使用水質調節劑進行解毒處理,消除池內刺激性殘留藥物而使鰻魚盡快恢復體質。
五、中毒癥方面
1、氨中毒
主要是池內氨氮、亞硝酸氮含量過高引起鰻魚慢性或急性中毒,在水源水質不佳、池底老化、有機物大量瘀積、排污不徹底、放養密度高等情況下易引起氨中毒現象,對鰻魚攝食及正常生長影響很大,是鰻魚養殖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情況。
【措施】使用無污染水源;放苗之前徹底清池及翻新舊池底;降低放養密度;控制投餌率;排污徹底。
2、重金屬中毒
主要是保溫棚架鍍鋅管受腐蝕后造成的鍍鋅層脫落、使用重金屬鹽類如硫酸銅、硫酸亞鐵等驅蟲類藥物等原因造成的鋅、銅等重金屬中毒,中毒后的病鰻全身痙攣,不攝食。
【措施】禁止使用含鋅的加熱管道及進水管道;使用重金屬驅蟲類藥物時要按照規定劑量及藥浴時間進行使用(特別是白苗或黑仔期間,劑量應該減半或用其他藥物代替),切勿隨意加大劑量和加長藥浴時間。一旦中毒,排污污染源后并大量換水。
3、有機磷中毒
主要是過量使用有機磷殺蟲劑進行殺蟲或引用含農用殺蟲劑的水源而導致鰻魚中毒,病鰻全身痙攣,攝食強度嚴重下降甚至絕食。
【措施】按推薦劑量進行使用殺蟲藥;了解農田用藥季節以免水質污染。如果有中毒現象,在排污污染源的基礎上,大量換水并使用中草藥進行解毒處理,使鰻魚體質逐漸恢復。
在鰻魚養殖過程中,應加強日常管理,包括飼料、水源等管理,同時定期檢測水體中的各項理化指標,給鰻魚提供一個優良的生活環境,并定期做好鰻魚病害預防,一旦發病應及時對癥治療。從細節入手,才能保障養殖過程中鰻魚正常攝食及生長。
(文章來源:中國鰻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