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服務
養殖中有三大要素是大家不能忽視的,這三大要素包括了周期30天的塘底養護,周期10天的水質達標,周期60天的水生態系統構建。下面,我們詳細看看如何做好這三大部分的工作吧。
塘底養護:
定義:對養殖池塘生產力的恢復,主要包括提高塘底的氧化還原電位,補充對蝦養殖所需的鈣、鎂等大量元素,提高池塘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
塘底養護三部曲:
第一步:干塘曬塘,徹底排干塘水,暴曬20天左右,使塘底龜裂。
第二步:翻耕氧化:翻耕塘底30公分左右,徹底氧化塘底。
第三步:各種元素補充:生石灰熟化成石灰粉全塘干撒,每畝100公斤,白云石粉每畝200公斤全塘干撒均勻,或用總堿1號每包2畝干撒再復耕,平整塘底。高硬高堿的養殖區適當減少用量。
水質達標:
定義:養殖用水能達到對蝦健康生長和水生態系統構建所需的基本條件,主要包括PH值8.0-8.5,氨氮≤0.2mg/L,Fe+≤0.1mg/L,亞硝酸鹽≤0.2mg/L,溶解氧≥5mg/L,總堿度≥50,根據鹽度不同,海水的Ca+≥200mg/L,Mg+≥600mg/L,低鹽度的Ca+≥100mg/L,Mg+≥40mg/L。
水質達標三部曲:
第一步:水質監測,在進水前用總堿度試劑及鈣鎂等試劑進行測定使用水的各種指標,看是否達到或接近要求方可進水。
第二步:進水流程:盡量選擇在低溫水質清澈時進水,最好經過沙濾,出水口要求兩層六十目的過濾袋過濾。
第三步:消毒殺蟲,使用水底安2-3ppm加硫酸銅硫酸亞鐵粉2ppm加水完全溶解全塘潑灑,靜置3天后可以使用。
水生態系統的構建:
定義:水體合理的生物種群,包括藻類的培育、浮游動物的生成、有益微生物的培育與添加。
水生態系統的構建三部曲:
第一步:菌藻培育,生物發酵包1包加生科1號5kg加池塘水20kg攪拌均勻在水溫25度發酵72小時后加速效肥水膏10kg使用4畝水面,一般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3天可以建立初步的菌藻系統,就可以投放蝦苗了。以后每5天使用一次,大概在3次后菌藻系統基本穩定。
第二步:養殖中期的維持:在放苗25天后,建立消化和反硝化系統。隨著投料量的增加,水體中大量的氮過剩,為建立此系統提供了基礎條件。使用光合凈水王5kg加麥麩5kg加生態肥水寶2包加水20kg攪拌均勻發酵3天可以使用5畝水面,每五天使用一次。為建立硝化和反硝化系統提供生物餌料基礎和清潔的水體。
第三步:養殖后期的管理:由于水體中過量的有機物,造成大量的各種耗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尤其以芽孢桿菌為主,使得水體的生化耗氧量急劇上升,經常出現對蝦黃鰓、腫鰓,并伴有輕度缺氧。定期使用多效保底安和速效降解靈,增加水體的溶氧能力,提高底部的氧化能力。適當地加大換水量更新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