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碳是藻類十分重要的營養元素,相當于藻類的骨架。在養殖過程中因為缺碳而藻類生長不起來很常見,如前期肥水,施了很多肥,氨氮很高了水還是清澈見底;養殖中后期,越是晴天越容易“倒藻”,泡沫多、藻類老化、氨氮或亞硝酸鹽高,這些現象多與水體碳源不足有關。
池塘補充碳源的原理
通過向養殖水體中添加有機碳源,提高水體中的碳氮比(C/N),促使異養細菌數量大量增長,水體中氨氮及其它無機氮被異養細菌同化生成自身菌體蛋白物質。
1. 當水體 C/N值很小時,無機氮素的消除主要依賴水體中藻類和一些自養微生物等來清除;
2. 當C/N 值在 8-10時,水體主要依賴自養微生物和異養微生物之間相互協同的作用來完成清除過程;
3.當在水體中添加大量碳源提離其C/N 值達到 15以上時,系統則主要依賴異養微生物來清除養殖水體中大量的無機氮。可以促進微生物合成菌體蛋白,并有效降低養殖水體氨態氮和亞硝態氮。
池塘碳源缺乏的危害
1.不良藻相:當水體中缺乏碳源時,綠藻及硅藻等有益藻類暫停生長,而藍藻由于在水體表層可利用空氣中的CO?來繁殖,裸藻、甲藻等鞭毛藻可利用水體中的有機質來繁殖,易形成優勢種,導致了不良藻相或倒藻的發生。
2.水體不穩定: 水體不穩定,水中缺碳是關鍵原因。由于藻類光合作用不斷消耗水體中的碳酸氫根離子(碳源越來越少),如果不補充碳源,藻類因為缺乏碳源很容易老化。養殖動物的排泄和殘餌釋放氨氮也不斷增加,由于碳源不足,藻類不能吸收利用,氨氮升高,最終亞硝酸鹽升高。水體不穩定,水中缺碳是關鍵原因。缺乏碳源,微生物(有益菌)缺乏能量,不能有效分解水體中的有機質,水體越來越臟。
3.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殘餌糞便產生的氨氮堆積因為碳源的缺乏導致藻類有益菌不能有效利用,從而引起亞硝酸鹽的超標。
氨氮和亞硝酸鹽在水中既可以被自養細菌硝化成硝酸鹽又可以被異養細菌吸收固定成細菌蛋白,而決定這兩條通路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碳氮比。
a.當碳氮比較低時,碳源相對匱乏,此時異養菌生長受限,氨氮和亞硝氮去除轉化主要靠化能型自養細菌硝化作用,去除氨氮能力較弱。
b.當碳氮比較高時,在碳源豐富情況下異養細菌會大量生長,異氧細菌利用碳源的同時會吸收大量氮源,此時大量無機氮經過同化作用固定為細菌蛋白,去除氨氮能力較強而且效果明顯。
如何補充池塘的碳源?
1.減少氮源的輸入,也是變相的補充碳源。
2.根據季節補充碳源。一般來說,夏天的時候,氣溫高,飼料輸入量大,應該多補充碳源;冬秋的時候,氣溫低,飼料輸入量小,補充碳源可適當減少。
3.根據養殖階段的不同,來調整補充碳源的數量。一般來說,養殖越往后,補充碳源的數量也應該相對增加。
來源 |藻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