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一、蛻殼與生長
蝦通過蛻皮完成生長,在兩次蛻皮之間動物基本維持體長不變,在線性尺度上基本沒有增加,在體重上隨物質積累而略有增長。蛻皮后對蝦的新甲殼柔軟而有韌性,此時對蝦通過大量吸水使甲殼擴展至最大尺度,隨后礦物質及蛋白質愛沉淀使甲殼硬化,完成身體線性增長,然后以物質積累和組織生長替換出體內的水分,完成真正的生長。因此生長速度有賴于蛻皮的次數和再次蛻皮時體長與體重的增加程度。對蝦的生長速度=蛻殼率×生長增重率。蛻殼率與蝦的生長階段和水質環境因子有關。
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蝦苗1-2天蛻殼一次,體重小于5g的仔蝦4-6天蛻殼一次,15g以上的蝦大約兩周蛻殼一次,蛻殼時間多在初一、十五前后五天的上半夜,大潮與小潮之間;天氣突變時多在黎明前。長出新殼后需要1-2天時間硬化,在低鹽和適溫時蛻殼頻率正常,可以增加生長增重率。對蝦的餌料營養應全面,以保證對蝦的真正生長不受阻,因此,餌料應適時添加鈣+免疫多糖。
二、蛻殼難及軟殼的原因
1、水質惡化,表現在舊殼僅蛻出一半或蛻出舊殼后身體反而縮小;
2、長期餌料不足,對蝦呈狀態,餌料質量差,含鈣低或原料質量低劣或變質;
3、放養密度過大,密集擠迫,互相干擾會延長蛻殼時間或蛻不出殼而死亡;
4、水溫突變,低溫阻礙蛻殼,溫度過高也會延遲蛻殼;
5、藥物影響,亂用抗生素,濫用消毒藥,影響蛻殼或產生不正常現象;
6、對蝦不喜強光,光照太強或水體的透明度過大,會使對蝦沒有安全感,整體亂游塘,不蛻殼;
7、池水pH值高和有機質的含量下降,水中餌料鈣磷含量偏低,缺少鈣源,甲殼鈣化不足,蛻殼受阻;
8、纖毛蟲等寄生蟲寄生。
?
三、蛻殼時間間隔縮短的原因
1正常原因
a、蝦苗優質,生長速度快;
b、蝦苗入塘時環境變化大;
c、營養全面,飼料配方科學;
d、在飼料中適時適量的使用鈣+多糖+維生素,每天一次,連喂4天,作為一個療程,有利于對蝦的快速健康生長;
e、水質環境適宜,促進對蝦快速生長;
以上原因導致的對蝦蛻殼生長迅速,體質強,活力好。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類每天也需要補充大量的維生素。由于人類腸道的構造,消化能力較強,一般的維生素制造為普通的顆粒。但是水產動物,如小龍蝦、螃蟹和南美白對蝦等動物腸道較短、吸收能力較差,因此維生素的顆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國外最新的技術是將維生素制造為納米級別的顆粒,這樣水產動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納米級的維生素水溶性好,無論是拌料還是潑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2不正常原因(多維應激性蛻皮)
a、天氣因素突變,如暴雨,臺風等常伴有大量死亡;
b、水質因子(pH值、溶解氧)的突變;
c、長期過量使用帶有蛻殼素的餌料;
d、大量換水,刺激對蝦蛻殼(根據對蝦生長規律使用時有利于蝦的生長);
e、藻類大量死亡或突然轉變;
f、患病后,病理性蛻殼,患病后的蝦對外變化十分敏感,常在外因輕度變化時發生病理性蛻殼。
來源 | 老蝦農